bwin必赢·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人才资源

人才概况 高层次人才 人才招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钮新强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 水工结构专家。1962年7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首席科学家,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主持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乌东德、滇中引水、引江补汉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余项,主持或主参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特等奖9项,主(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FIDIC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等荣誉。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钮新强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设计大师钮新强 水工结构专家。1962年7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首席科学家,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主持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乌东德、滇中引水、引江补汉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余项,主持或主参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特等奖9项,主(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FIDIC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等荣誉。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杨启贵

杨启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启贵 1964年出生,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11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长期致力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设计、堰塞湖风险评估与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

负责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主持修编1部行业规范;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国际发明专利14项。编写技术标准7部,发表论文80多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陈德基

陈德基

全国工程勘察大师陈德基 1935年2月生,贵州平坝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年毕业于柳州高级工业学校水利科,1957年入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系进修2年。曾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总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局长,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先后参与、主持和负责过长江流域干支流10余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测与研究,在解决各类重大地质问题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乌江渡、葛洲坝、万安等水电站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铜质奖,他均为主要参加者或有突出贡献者获奖.

      1977年以来,作为三峡工程地质总负责人,全面主持和组织完成了各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与研究工作,针对三峡工程的重大地质地震问题取得了许多创新的成果。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兴建后,继续组织完成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的勘察与研究,及时解决了工程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获得了有关专家、业主及施工单位的高度评价。陈德基同志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其它重大工程实践中,如新滩滑坡预测、深圳机场场道地基勘测、黄腊石滑坡的治理勘察等,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个专题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一本、论文集两册。指导博士生两人,硕士生一人。 

    陈德基同志于1990年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大师”,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徐麟祥

徐麟祥

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 1937年1月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历任长江委枢纽设计处科长、设计局副总工,设计院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4月被授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参加并主持了丹江口、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以及三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主持负责隔河岩新型重力拱坝的设计,上重下拱新型重力拱坝坝型 ,填补了我国坝工设计的空白。高坝洲水利枢纽优化设计,取消上游RCC围堰 ,节约投资3000余万元;水轮机蜗壳采用预应力砼新技术,缩短直线工期近 10个月。主持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工设计,在船闸高边坡设计中提出了采用 边坡坡形应达到自稳、防排结合加强岩体排水、预应力锚索及锁口锚杆控制 裂缝;开展动态设计,分析实际块体产状进行锚固处理措施,中隔墩采用对 穿锚等措施解决了边坡稳定与中隔墩的利用问题,节省大量工程投资。获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葛洲坝水利枢纽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 ”荣誉证书;主持的“隔河岩水利枢纽新型重力拱坝设计” 获水利部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主持的“清江高坝洲水利枢纽工 程设计”获水利部及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

王小毛

王小毛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小毛 1963年11月生,江苏昆山人。正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总工程师。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研究30多年,主持或参加主持了三峡水利枢纽、三里坪水电站、云龙河水电站、锁金山水电站、大型水库除险加固、滑坡体、长江干堤崩岸治理工程等数十项工程的设计。作为技术负责人,正主持开展金沙江旭龙水电站、西藏藏嘎水电站、易贡湖治理等多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

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岸坡堤坝滑坡监测预警与修复加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极端条件下大坝应急抢险及损毁快速修复技术”专题研究。在高坝深层抗滑稳定、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巨型机组水电站建筑结构、碾压混凝土高薄拱坝设计等领域取得大量成果,为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主编技术规范5部、主编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先后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大坝杰出工程师等荣誉称号,长江治江事业重大成就奖获得者,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2016年12月当选第八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杨爱明

杨爱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爱明 198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专业,1999获武汉水利水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全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协会副会长。

主持了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巨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安全监测及信息化工作。结合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发明了多项专有设备和技术,建立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体系。

主持了“十二五”“十三五”“国家卫星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曾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工程金奖12项。主编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2部,获授权专利19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论文集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荣获长江委重大成就奖、长江委奉献治江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经营工作突出贡献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01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翁永红

翁永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翁永红  198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建筑工程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副总工程师、长江设计公司总工程师。

先后参加或主持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金沙水电站等多项大型工程设计,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在高坝混凝土优质高效施工技术、拱坝体形抗震设计、水电站发电尾水集鱼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解决了重大工程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持或参加了国家七五、十五、十三五科技攻关和水利部 948项目以及重大工程科研十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7项。主编著作3部,主编行业标准3部,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201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在职专家

钮新强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 水工结构专家。1962年7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首席科学家,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主持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乌东德、滇中引水、引江补汉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余项,主持或主参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特等奖9项,主(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FIDIC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等荣誉。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启贵

杨启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启贵 1964年出生,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11年当选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长期致力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设计、堰塞湖风险评估与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

负责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主持修编1部行业规范;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国际发明专利14项。编写技术标准7部,发表论文80多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吴继业

吴继业

1964年3月生。现任长江设计院空间公司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测量专业高级技师。曾先后获得了“长江空间公司优秀技术骨干”、“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及“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长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及国外流域水电工程测量工作。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金沙江乌东德、乌江银盘、乌江构皮滩、缅甸伊江流域等国家重点工程。在工作中先后解决了不同品牌的GPS接收仪器的联合布网作业,整合了仪器资源;率先应用GPS高程拟合技术,解决了山区及隐蔽地区的高程测量难题以及电子水准仪数据后处理系统。10多项技术成果获省部级、学会奖励,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完成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库区1:2000数字地形测绘》获中国地理信息学会2014年中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
       该同志能熟练掌握GPS测量技术(技术设计、外业操作、数据处理);对地形测量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有较深的理解和操作技能,得到同行的肯定。并于2012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邀请本人到该校“工程大讲堂”进行技术交流,获得该校师生好评;能熟练掌握大型施工控制网和工程测量技术,并在多个大型水电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项目中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其中乌江构皮滩电站施工控制网、乌江银盘水电站施工控制网、乌江武隆县羊角滑坡监测项目获得优秀测绘工程奖;在传、帮、带方面作用突出。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让一批员工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善于刻苦钻研和技术总结,先后发表《房产测量发展与现状浅析》、《GPS拟合高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的运用》、《GPS测量在带状工程控制测量中有关问题的探讨》等技术论文。

张涛

张涛

张涛,男,湖南长沙人,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全国水利行业开挖钻工首席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从事水利一线工作35年,多项创新技术获国家专利或国家级优秀质量成果,荣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张涛参与长江委综勘局“建造地下防渗墙施工技术研究”,参与研制新设备LC-2型数显全自动拉槽机,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申报的“大口径基岩钻探取芯工具”获国家发明专利,主持申报的“大口径基岩取芯钻探多功能钻进工具”、“轻便式气囊隔离随钻压水试验器”、“双气囊连续压水试验器”、“水上钻探护孔套管伸缩调节器”、“可用于拧卸钻具被迫式方向转换器”、“弹性复位活页式取心机构”等多项专利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负责的“高原之星”钻探QC小组、“高原之星”爆破QC小组分别荣获国家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一等奖、中国水电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成果一等奖。


熊泽斌

熊泽斌

熊泽斌  1963年6月生,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计监理等工作。参加或主持了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沐若工程、缅甸道耶坎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设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深入研究了水布垭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全过程参与株树桥水库除险加固。正承担其培项目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

近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部。


高何利

高何利

1980年生,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注册测绘师,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空间公司遥感院航摄部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手、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技术能手等称号。

该同志长期坚守在测绘生产第一线,从事测绘、遥感、无人机航摄、软件研发等工作,先后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东德水电站等一系列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工作。先后完成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雅鲁藏布江加拉、杜家台蓄滞洪区溃口等水利应急抢险任务。在无人机航摄中操控大型测绘无人机连续安全飞行1000余架次,航摄面积超5000平方公里,为大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旗帜标杆和"传、帮、带"作用,将个人先进经验转化为本单位的技术优势,为单位培养多支优秀的航摄队伍,带动单位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发表论文13篇,出版专著1部,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项。曾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2项。


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覃利明

覃利明

覃利明    1960年5月生,湖南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2年至1986年参加葛洲坝大江电站机电设计,1987年至1992年参加万安水电站机电设计,1994年后主持三峡工程机电设计,1998年后主持高坝洲、隔河岩、三峡升船机设计和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水布垭和皂市等水电站机电设计,1999年主持三峡左岸送出输变电线路(枢纽范围内)设计,2002年主持三峡右岸送出输变电线路(枢纽范围内)设计,2005年主持苏丹220kV第三条ROSIERES-KHARTOUM输变电线路项目设计。目前正在主持的三峡工程最后一个重大项目——升船机的设计。

 作为长江设计院机电与信息技术领头人,主持完成了十余项重大专题科研,大部分成果已用于三峡工程和其他重点工程项目中,节约投资数千万元。主持完成了水利部“948”项目“水利工程数字仿真”课题研究。近年来,共有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通过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先后出版了《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手册》等专著,主持完成《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规程的修编。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翁永红

翁永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翁永红  198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建筑工程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副总工程师、长江设计公司总工程师。

先后参加或主持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金沙水电站等多项大型工程设计,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在高坝混凝土优质高效施工技术、拱坝体形抗震设计、水电站发电尾水集鱼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解决了重大工程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持或参加了国家七五、十五、十三五科技攻关和水利部 948项目以及重大工程科研十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7项。主编著作3部,主编行业标准3部,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201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蔡耀军

蔡耀军

蔡耀军 1963年8月生,江苏海门人。1980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1995年至2000年于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工程地质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优秀科技青年。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河海大学长江基地博士生导师,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或负责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湖南皂市水利枢纽、重庆江口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兴隆水利枢纽、金沙江塔城水电站等多个工程的勘测工作和金沙江日冕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他提出了三峡工程岩体水力学结构模型、滑坡失稳预测方法、水库诱发滑坡的机理和预测方法,建立了调水工程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方法;主持完成的南水北调中线等大型工程中对岩体力学、膨胀土渠道处理、特殊地质体勘察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创新。通过实地观测和世界上最大的现场原型试验,提出了膨胀土结构与水文地质模型和力学参数确定原则,提出了膨胀土渠道处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膨胀土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水平。主持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承担了总理基金项目,课题组长申请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先后获湖北省青年地质科技一等奖,中国地质科技银锤奖,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周述达

​周述达

周述达,1970年9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副处长,现任长江设计院人力资源部主任、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工程先进班组、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个人、设计院劳动模范、设计院双文明优秀设计者及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工作。承担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水布垭保安自备电厂、恩施云龙河三级水电站、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乌江彭水水电站、缅甸电源电站、西藏藏嘎水电站、金沙江塔城水电站、缅甸密松水电站、缅甸其培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金沙江日冕水电站、巴基斯坦KAROT水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取水工程等十几个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同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复杂条件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超大洞室安全与检测关键技术”专题三-复杂地质超大稳定性分析方案与评价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四-膨胀土渠道防渗排水技术,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与优化分析”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他在设计研究工作中体现出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敢于承担,甘于奉献的精神,结合工程建设需要,参与负责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软硬相间复杂地层大型地下厂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巨型水力发电机组蜗壳埋设方式研究与实践”、复杂地质条件大型地下电站洞室稳定控制设计及新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及“三峡地下电站大型洞室关键技术”等创新性课题的研究,解决了水布垭水电站、三峡工程坝后电站、构皮滩水电站、彭水水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的有关关键技术难题,创新成果在多个电站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证了工程顺利建设,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他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工程设计银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中国勘测设计协会及湖北省勘测设计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各1项,作为专业负责人之一,参与的水布垭水电站获全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核心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水利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及《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的修编工作。

熊泽斌

熊泽斌

熊泽斌 1963年6月生,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计监理等工作。参加或主持了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沐若工程、缅甸道耶坎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设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深入研究了水布垭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全过程参与株树桥水库除险加固。正承担其培项目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

    近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部。

陈尚法

陈尚法

陈尚法,1971年12月生,博士,2001年12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研发中心主任、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及岩土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坝枢纽反馈设计与施工过程多媒体模拟技术研究-反馈分析的有限单元理论与方法”、“拱坝开裂过程仿真分析与安全度评价”、“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计算软件系统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膨胀土地段渠道破坏机理及处理技术研究”、“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反馈分析”、“宝珠寺水电站工程拦河坝三维整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水布垭水电站大岩淌滑坡稳定分析研究”、“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稳定分析”、“构皮滩水电站水垫塘高边坡稳定分析”、“特大软岩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膨胀土试验段试验研究等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的“复杂岩溶地区大型地下厂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会议鉴定认为总体上达到国际总体领先水平。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膨胀土地段渠道破坏机理及处理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务院南水北调管理办公室专家的一致认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道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了《高坝复杂岩石地基及岩石高边坡稳定分析》、《计算岩石力学》等2部著作的编写。

吴俊东

吴俊东

1973年生,正高级工程师,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枢纽院副院长。先后荣获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先进个人、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持或参与主持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彭水水电站、白马航电枢纽,汉江孤山航电枢纽、白河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引江济淮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唐河航运工程、广西百色水利枢纽、三峡水运新通道等十多座大中型水利水电、航电枢纽通航与过鱼建筑物的设计与科研工作。在高坝通航、过鱼建筑物设计等领域取得大量成果,为水利水电、水运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主编或参编技术规范3部、专著2部。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港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升船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陈尚法

陈尚法

陈尚法,1971年12月生,博士,2001年12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研发中心主任、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及岩土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坝枢纽反馈设计与施工过程多媒体模拟技术研究-反馈分析的有限单元理论与方法”、“拱坝开裂过程仿真分析与安全度评价”、“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计算软件系统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膨胀土地段渠道破坏机理及处理技术研究”、“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反馈分析”、“宝珠寺水电站工程拦河坝三维整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水布垭水电站大岩淌滑坡稳定分析研究”、“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稳定分析”、“构皮滩水电站水垫塘高边坡稳定分析”、“特大软岩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膨胀土试验段试验研究等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的“复杂岩溶地区大型地下厂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会议鉴定认为总体上达到国际总体领先水平。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膨胀土地段渠道破坏机理及处理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务院南水北调管理办公室专家的一致认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道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了《高坝复杂岩石地基及岩石高边坡稳定分析》、《计算岩石力学》等2部著作的编写。

周良景

周良景

周良景 1968年8月生,199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施工导截流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主持完成了三峡、江口、皂市、构皮滩、水布垭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工作。组织进行了三峡地下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乌东德施工设计、寺坪水电站工程设计、孤山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负责组织尼日利亚MAMBILLA水电站、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项目研究工作。在长期的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大江大河中实施截流与大型围堰工程、地下洞室、沥青砼土石坝、通航河道导流工程、基础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见解。积累了对综合性水利枢纽设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论证与决策经验。参加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5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技术性论文。


    主设的“三峡一期土石围堰”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三峡大江截流” 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与拆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李双平

李双平

李双平,男,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1996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测量专业,1997年8月毕业于水利部第五期青年干部班暨河海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任副经理改为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长江委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长江设计院优秀党员、优秀项目经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型重点工程安全监测专业的研究、设计及管理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专题负责人完成水利部“948”项目“大坝及滑坡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项目“PS inSAR监测技术研究”、“安全监测可视化系统开发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开发项目10余项,所完成的多项成果被专家组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水利行业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的多个空白。作为分项或技术负责人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等国家大型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的设计及生产项目9项。现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正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正承担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变形监测设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安全监测,武汉地铁2号线、3号线安全监测等工作。

近年来,获国家勘察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测绘工程一等奖1项,湖北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专利1项,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正在承担规范制定3部。


张 力

张 力

张力,女,1973年1月生。1998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地图制图专业,2007年获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长江设计院空间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长江设计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应用于水利科研与水利建设事业之中,先后作为技术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加过大型水利水电项目规划、勘测设计以及流域或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负责或参加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任务;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调查与规划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为遥感解译技术负责人,正在负责开展“滇中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实物指标遥感解译”项目任务,解译成果将直接辅助滇中引水工程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与规划;


负责开展“西藏怒江洛河、新荣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建设征地移民实物指标遥感解译”项目任务,其解译成果将辅助水电工程前期移民规划。


获湖北省优秀测绘工程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家论坛自主创新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二等奖1项,长江委优秀开发成果三等奖2项。发表科技论文9篇,参编《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1部,《水库移民、环境、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规程》3部。


向能武

向能武

向能武  1970年9月生,湖北仙桃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99~2002年在武汉大学学习,取得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地质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次荣获长江设计院和岩土总公司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参与或主持了南水北调、三峡、兴隆、构皮滩、剪刀峡、西藏扎拉、缅甸孟东、莫桑比克电站、滇中引水、长江中下游堤防、水库地灾等十多个大中型水电工程项目以及武汉地铁多条线路的地质勘察工作。分析并提出了构皮滩大坝河床建基面抬高2m的地质建议,减少坝基开挖与混凝土浇筑量,节省工期近2个月;大胆提出了构皮滩电站W24岩溶系统发育多层、多期主管道的结论,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准确查明防渗线路上W24岩溶系统两层主管道的位置,节省工期近1个月。


参与“强岩溶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特大软岩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3个科研项目,均已推广应用。获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中国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协会金质奖、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编写专著2部,工程地质类规范2部,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多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李勤军

李勤军

李勤军  1971年10月生,199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现任长江设计公司工程建设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加筋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与了三峡、乌东德、彭水、皂市、拉洛、金沙、银江、江口、长江堤防等工程设计,主持多个超高边坡的设计,参与多个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多次参加抗震、防汛等水利应急救灾抢险工作。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堰塞湖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等5部规范的编写工作,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尤 岭

尤 岭

尤岭,男,1968年10月生。1991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现任长江设计公司市政与交通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高级项目管理师、湖北省政府投资项目咨询专家及评标专家库成员、武汉市重点工程巡查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荣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称号。


负责或主持完成了在我国汉江、乌江、长江等各河流上的各类大型桥梁设计、咨询几百座,设计桥型涵盖了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混凝土拱桥、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钢栈桥等多种类型,是长江设计院桥梁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带头人。主持设计了世界上流量、跨度及单槽吨位最大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至沙河南段大型预应力矩形渡槽。


他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研究,解决了大型渡槽槽体内外模板及机构研制、混凝土后期养护等关键技术难点;通过大吨位架槽机和大型提槽机及大吨位运槽车研究,解决了大型渡槽提、运、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成果填补了国内水利行业无大型渡槽施工成套装备的空白。


先后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优秀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近5年来,公开发表了专业论文12篇,主编《三峡工程施工栈桥优化实施》,参编技术规范4部。


向光红

向光红

向光红   1968年7月生,河南信阳人,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优秀项目经理、经营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湖北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委员。


参加和主持完成了水布垭、构皮滩、乌东德等大型水电站不同阶段坝工专业设计,主持完成了三里坪水电站补充初步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缅甸某大型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和部分施工详图设计;主持完成了金沙江金沙、银江等水电站不同阶段水工专业设计,目前正在主持杨房沟水电站设计监理、汉江孤山水电站、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设计工作。提出的水布垭水电站岸边溢洪道新型消能布置型式和护岸不护底的防淘墙防冲方案、适用于大变幅运行水头的压力洞出口突扩突跌体型参数的最优组合布置型式以及新型的双曲差动异型鼻坎挑流消能工型式,成功地解决了水布垭溢洪道及放空洞高水头、大流量、窄河谷且地质条件差的消能防冲难题。为主提出了乌东德高拱坝采用天然水垫塘消能的方案。


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参编《混凝土重力坝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规范2项,参编《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湖北大坝》、《水工设计手册》著作3部,主编《湖北清江水布垭水电站设计丛书第二分册—泄水建筑物》1册,专利4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张智

张智

张智 1970年7月生,湖北武汉人,1992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1998至200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武汉有限公司副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经营工作突出贡献奖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工程物探专业技术工作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坝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物探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物探专业负责人主持完成了长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长江堤防隐蔽工程、水布垭、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引大济湟、三峡、南水北调、构皮滩、缅甸密松、其培、金沙江虎跳峡、塔城(上江)、西藏玉曲河、尼洋河规划、亭子口、小南海工程等在内的众多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前期物探勘察或施工期物探检测工作。特别是负责完成的“堤防隐蔽工程质量无损检测试验研究”及检测项目成果分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优”评选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正承担糯扎渡、苗尾水电站施工期物探检测以及武汉地铁勘察物探工作和华能澜沧江水电公司科研项目“糯扎渡水电站堆石体密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获湖北省勘察设计“四优”评选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参编规程规范1部,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近1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周述达

周述达

周述达,1970年9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副处长,现任长江设计院人力资源部主任、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工程先进班组、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个人、设计院劳动模范、设计院双文明优秀设计者及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工作。承担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水布垭保安自备电厂、恩施云龙河三级水电站、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乌江彭水水电站、缅甸电源电站、西藏藏嘎水电站、金沙江塔城水电站、缅甸密松水电站、缅甸其培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金沙江日冕水电站、巴基斯坦KAROT水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取水工程等十几个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同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复杂条件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超大洞室安全与检测关键技术”专题三-复杂地质超大稳定性分析方案与评价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四-膨胀土渠道防渗排水技术,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与优化分析”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他在设计研究工作中体现出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敢于承担,甘于奉献的精神,结合工程建设需要,参与负责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软硬相间复杂地层大型地下厂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巨型水力发电机组蜗壳埋设方式研究与实践”、复杂地质条件大型地下电站洞室稳定控制设计及新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及“三峡地下电站大型洞室关键技术”等创新性课题的研究,解决了水布垭水电站、三峡工程坝后电站、构皮滩水电站、彭水水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的有关关键技术难题,创新成果在多个电站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证了工程顺利建设,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杨启贵

杨启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启贵 1964年出生,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11年当选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长期致力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设计、堰塞湖风险评估与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

负责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主持修编1部行业规范;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国际发明专利14项。编写技术标准7部,发表论文80多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周良景

周良景

周良景 1968年8月生,199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施工导截流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主持完成了三峡、江口、皂市、构皮滩、水布垭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工作。组织进行了三峡地下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乌东德施工设计、寺坪水电站工程设计、孤山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负责组织尼日利亚MAMBILLA水电站、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项目研究工作。在长期的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大江大河中实施截流与大型围堰工程、地下洞室、沥青砼土石坝、通航河道导流工程、基础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见解。积累了对综合性水利枢纽设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论证与决策经验。参加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5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技术性论文。

    主设的“三峡一期土石围堰”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三峡大江截流” 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与拆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人选

杨启贵

杨启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启贵 1964年出生,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11年当选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长期致力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设计、堰塞湖风险评估与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

负责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主持修编1部行业规范;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国际发明专利14项。编写技术标准7部,发表论文80多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王小毛

王小毛

 

1963年11月生,江苏昆山人。正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总工程师。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研究30多年,主持或参加主持了三峡水利枢纽、三里坪水电站、云龙河水电站、锁金山水电站、大型水库除险加固、滑坡体、长江干堤崩岸治理工程等数十项工程的设计。作为技术负责人,正主持开展金沙江旭龙水电站、西藏藏嘎水电站、易贡湖治理等多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

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岸坡堤坝滑坡监测预警与修复加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极端条件下大坝应急抢险及损毁快速修复技术”专题研究。在高坝深层抗滑稳定、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巨型机组水电站建筑结构、碾压混凝土高薄拱坝设计等领域取得大量成果,为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主编技术规范5部、主编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先后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大坝杰出工程师等荣誉称号,长江治江事业重大成就奖获得者,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2016年12月当选第八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谢向荣

谢向荣

谢向荣 1962年8月生,湖南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建筑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MBA专业,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3年获“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谢向荣副院长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单项设计、招标设计、详图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设计;彭水、构皮滩水利项目初步设计;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等项目初步设计及详图设计;保康寺坪电站初步设计、深圳机场、葛洲坝等工程施工设计以及彭水水电站项目建议书、几内亚苏尔比提水电站、重庆市防洪堤等项目可行性研究;三峡工程立体工程招标文件、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广西百色水利枢纽、清江水布垭水电站、西藏冲巴湖除险加固等项目招标。2003年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设计总工程师。他负责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修编、穿黄工程方案综合比选(含20个专题报告)、总干渠总体设计、丹江口大坝加高技术专题报告和初步设计(修编)、丹江口大坝加高可行性研究及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及北京段)可行性研究的预审及报告的汇编,提出的成果均已通过水利部审查。

先后在国内刊物发表和主编专著5部,论文数十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大禹科学技术奖2项,长江委科技进步奖2项。


周良景

周良景

周良景 1968年8月生,199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施工导截流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主持完成了三峡、江口、皂市、构皮滩、水布垭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工作。组织进行了三峡地下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乌东德施工设计、寺坪水电站工程设计、孤山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负责组织尼日利亚MAMBILLA水电站、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项目研究工作。在长期的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大江大河中实施截流与大型围堰工程、地下洞室、沥青砼土石坝、通航河道导流工程、基础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见解。积累了对综合性水利枢纽设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论证与决策经验。参加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5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技术性论文。


    主设的“三峡一期土石围堰”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三峡大江截流” 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与拆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犹扬

王犹扬

王犹扬   1959年1月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专业,工学学士。曾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9年1月退休。2008年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湖北省力学学会(第七届) 常务理事。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电站工程设计。他先后参加了长江葛洲坝,汉江王甫洲、丹江口水利枢纽,清江高坝洲、水布垭水电站,乌江彭水、构皮滩水电站,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几内亚苏尔必提水电枢纽等国内外20余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为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主持完成高坝洲水电站水工部分设计中,通过多个专题优化研究,节约投资,且促进了工程提前半年发电。在主持完成江口水电站设计中,解决了多软弱夹层复杂地质条件下139米高混凝土双曲拱坝的设计及高拱坝大流量坝身集中泄洪的泄洪消能等难题。在担任岩溶地区最高双曲薄拱坝构皮滩水电站项目设总期间,他带领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解决了岩溶发育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232.5米高混凝土双曲拱坝的设计,高拱坝大流量大泄洪功率的泄洪消能,泄洪洞高速水流(达40m/s以上)泄洪消能以及软岩地质条件下大洞室群设计等难题,仅构皮滩水电站导截流工程通过优化就节约工程投资近2亿元,工程提前5个月发电。

近年来,先后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水利部优秀工程设计奖金质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项,参编著作2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篇。


汪庆元

汪庆元

汪庆元 1962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被授予水利部系统部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领导者称号,2006年被澧水流域开发有限公司授予优秀项目经理,2006年被长江设计院授予优秀项目设总。2008年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是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曾任中国质量协会诊断师、湖北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20余年,先后参加了陆水、万安、构皮滩、王甫洲、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天生桥一级、高坝洲、隔河岩、皂市、亭子口、湖南白云水库、云南炉房水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监理、咨询工作。科研方面,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课题。2006年起,担任水库溃坝风险与减灾技术研究子课题大坝安全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副组长。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水利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为指导今后制定水利质量标准、理顺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长期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的高坝洲水利枢纽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1项,万安水利枢纽获水利部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修编《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2部规范,编审了《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手册》一书。公开发表了《皂市水利枢纽在澧水流域中的防洪作用》等多篇论文。


尹忠武

尹忠武

尹忠武 1963年3月生,河南人,1984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水工建筑专业, 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库移民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长江水利委员会“百优十杰”优秀青年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和水利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尹忠武长期从事水库移民工作,本着对国家、集体、移民和业主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勤奋,爱岗敬业。他负责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两项“国家级”移民工程的规划设计,并主持了水布垭、高坝洲、构皮滩、彭水、银盘、亭子口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设计,在丰富的工程实践活动中,积极推动移民专业理论的发展。负责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搬迁避让处理工作。他组织完成的《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为三峡百万移民稳妥安置绘制了蓝图;组织编制的巴东县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专题报告等受到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表彰;主持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湖北省移民迁建进度及分年投资计划专题》,经10多年来实施检验,符合湖北省移民实际,保障了移民顺利搬迁。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目前正从事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峡工程多功能目标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邵建雄

邵建雄

1960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2002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机电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直流专委会会员,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站电气及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人选。

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长江设计院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水电站机电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负责和组织了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万安、江口、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包括供电、控制和通信)、国外输变电等工程的电力系统和机电设计工作。在三峡机电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三峡左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总体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和《三峡右岸水轮发电机组参数优化研究》等研究工作被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负责并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7项科研攻关项目和三峡前期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组织参加的“多级连续船闸自动化运行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多级船闸闸室消防技术研究在三峡工程上应用”以及“采用交流百万伏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目前,正牵头单位负责乌东德和白鹤滩两电站单机容量为百万级水轮发电机组的创新研究工作。

近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编写了《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等3部设计规程及《三峡工程技术丛书》机电分册审编工作,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廖仁强

廖仁强

1962年10月生,198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工专业, 1990年获该校水工水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多次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水力工程发电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湖北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委会主任委员。


先后参加和主持了高坝洲、水布垭、三峡、构皮滩、乌东德、南水北调、长江堤防隐蔽工程等几十个大中型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在水布垭工程设计中,提出了高面板坝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材料分区,并给出大坝应力变形控制、周边缝结构和止水设计等工程处理措施。提出了采用阶梯式窄缝鼻坎挑流消能、消能区两侧设砼防淘墙方案,节省了工程投资,克服了施工难题。提出了取消调压井的中部厂房方案、合理的洞型和洞室群布置,提出采用砼置换和锚杆锚索等措施对软硬相间围岩进行加固处理。提出“均布固结+帷幕”的布孔型式,保证了高面板坝趾板的帷幕质量,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水布垭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参加完成 “水力发电站地下厂房变顶高尾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该成果应用于三峡地下电站和彭水水电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乌东德投标设计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下游消能区设置天然水垫塘的方案。


承担了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负责“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水利部大禹科技技术奖1项,湖北省“四优”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2项。主持完成了大量的理论科研工作,参编专著2部、规范3部,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裴灼炎

裴灼炎

裴灼炎  1962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工程测量专业,2007年在职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7年被评为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先后担任湖北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水电信息网《水利水电测绘》副主编。湖北省灾害防御协会减灾技术发展与应用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人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参加了万安、丹江口、隔河岩、高坝洲、三峡、溪洛渡等数十项安全监测设计项目。首次在国内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中创造使用竖直传高仪,该仪器实测精度高,速度快,运行可靠,在三峡等大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牵头研制的 “弦矢导线测量拱坝位移”装置在清江隔河岩大坝工程安全监测中应用,解决了多条钢丝共点问题,同时提高了复位精度和灵敏度。负责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监测的设计优化与实施方法研究,专家认为,成果从理论到方法,以及新仪器的研究都有较大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解决了三峡工程大规模岩石高边坡变形监测的难题,并在其它大型工程中得以应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


李学安

李学安

李学安   1964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结构工程专业, 1991年获武汉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曾任长江设计院建筑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长江委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三峡、南水北调等十几个大型工程设计。先后参加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三峡升船机超大型金属结构的多个专题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三峡工程“八五”攻关项目三峡升船机塔柱及柱顶机房结构选型研究,解决了塔柱及柱顶机房结构选型等关键性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建设中采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智能混合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对三峡、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等工程升船机柱顶机房结构设计起到了较好指导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参加国家“863计划”课题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系统设计及其在若干重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负责可控流体智能结构的应用研究,在三峡升船机得以应用,大大提高了升船结构的安全储备。主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研究报告已被专家评审通过,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参加武汉市重点建设项目长江武汉河段汉口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研究,主要负责景观概念规划,并成功实施,开沿江城市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之先河。目前正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前期研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景观规划研究和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共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李会中

李会中

李会中  1964年10月生,河南人,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2001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三峡勘测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邀专家。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1987年7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先后参加或主持了三峡工程、高坝洲、水布垭、乌东德、长江重要堤防等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地质勘察工作。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长江三峡工程高边坡岩体工程问题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声波测井技术应用研究》与水利部科技创新《滑坡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后者成果已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会议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滑坡变形与破坏全过程DDA模拟、滑坡变形特征的Si和Sf定量指标评价法等方面为国际领先。负责与武汉大学合作的创新课题毫米级滑坡变形监测的2G技术与方法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应用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金坪子滑坡和三峡库区野猫面、黄腊石滑坡变形监测工作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预可研、可研勘测工作,结合工作,正开展金沙江河谷发育史与水电开发专项研究、平硐全景数字电视成像系统研制及应用技术开发、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重大课题。

 近年来,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编《大型库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2部,发表《马崖高边坡岩体卸荷变形的力学分析及整治》、《与土石坝有关的地震问题》等30余篇论(译)文。


马贵生

马贵生

马贵生  1962年1月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6~1987年在美国孚华土壤工程公司研究膨胀土。曾任长江设计院长江岩土公司副总工程师,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多次获得长江委和长江设计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长江委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和水利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湖北省地质学会理事,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南水北调、银盘、白马、长江中下游堤防等十多项大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为了深入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膨胀土问题,首次提出了膨胀土的膨胀量分为可恢复与不可恢复两类。在主持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过程中,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大胆采用一种新的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自振法抽水试验,理论基础可靠,试验方法简便,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长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参与制定了《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勘测实施方案》等技术要求,大胆探索,首次提出了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分析中的关键性复杂难题,为堤基防渗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承担完成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南水北调工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的两个子课题研究工作。

获长江委科技进步奖1项,参编工程地质类规范3部,参编专著5部,参编研究报告3部,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邓越胜

邓越胜

1965年10月生,1988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航道及治海工程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交通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经营杰出贡献奖和优秀共产党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部陶岔~沙河南段可行性研究工作、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南水北调一期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比选工作、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渡槽设计专题研究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方案综合比选工作。主持武汉长江隧道工程设计监理工作;主持乌东德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大、中型港口、桥梁、公路和隧道等的设计及咨询及工程监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主持了《武汉市港口总体规划》、《芜湖市港口总体规划》及《湖北省茅坪港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报告》的编写工作;主持三峡工程覃家沱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用大吨位预应力锚固技术,及预应力扁锚技术及开发应用大型自锚式是臂挂兰施工技术,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并加快了工程施工周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乌江构皮滩特大桥设计过程中,采用新型薄壁双墩结构,既满足了桥梁重载和通航的要求也节省了工程投资,在大桥主梁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过程模拟控制技术使主梁顺利合拢,误差控制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大桥按高墩(高薄壁双墩)墩位,载重综合方面构皮滩乌江大桥的摊位在国内同类型的桥梁中居前列。主持王甫洲船闸设计过程中,国内首创输水系统采用集中式输水倒口消能不设镇静段的输水系统,节约开挖工程量9000立方米、砼3000立方米,对其他中低水头输水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有很大推广价值;船闸上闸首利闸室均采用整体结构,解决了重大的工程技术难题等。

近年来,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交通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三等奖1项,发表近10篇论文。


谭界雄

谭界雄

谭界雄   1963年4月生,湖北松滋人,汉族,中共党员,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长江设计院水利水电病险工程治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荣获长江委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专家。

先后参加了丹江口水利枢纽、江西万安水利枢纽、湖北王甫洲水利枢纽、湖北水布垭水利枢纽、湖南皂市水利枢纽、湖南株树桥水库加固及长江堤防隐蔽工程等多项勘测设计工作;负责了湖南白云水电站大坝渗漏治理、广西百色澄碧河水库除险加固、云南普西桥水电站渗漏处理、湖北陆水水利枢纽加固等大型水库加固勘察设计;参加或主持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课题研究。通过多年实践探索与潜心研究,负责研发了深水微渗漏智能检测技术、堆石坝变形控制技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垫层加密技术、沥青心墙堆石坝防渗重构技术、气动抛投堵漏技术、水库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等大坝安全核心技术,并在三十余座水库示范应用 。

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特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等科技奖项。主编了《水库大坝加固技术》、《水库大坝水下加固技术》、《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等专著,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张建清

张建清

张建清,1965年7月生,浙江金华人。1988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物探专业,2002年获河海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物探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为山东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教授和长江大学特聘教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工程师、水利部“5151”部级专家人选、武汉市“黄鹤英才”、湖北省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大成就奖、长江委奉献治江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会长、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物探领域应用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物探勘察和检测10多项,并任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滇中引水工程、引江补汉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的物探(检测)专业主要负责人。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十三五”、国家大坝中心、水利部“948”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开创性地将物探技术应用从侧重于前期勘察,到探测、检测、监测、预测预报等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阶段、全生命期,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主(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6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全国和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26项。


王仲何

王仲何

王仲何  1966年4月生,湖北通城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工程建设与监理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爆破协会理事,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参加了清江水布垭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乌江构皮滩水电站、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清江高坝洲水电站、长江堤防和城市防洪工程、深圳机场填海换基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江西南车水电站等大型水电工程监理工作,葛洲坝水电站自备电厂、丹江口水电站自备电厂、河南板桥水库复建工程等施工工作。作为主要设计人,完成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一、二、三期围堰的设计。作为设计负责人,承担了长江重要堤防安徽马鞍山堤段、九江堤段、湖北荆南四河堤段和九江、景德镇、重庆、广东番禺等城市堤洪工程的设计工作,作为施工和造价专家,受聘于国家商务部承担我国对摩洛哥经援项目的评估工作。

2004年“高面板堆石坝导流与度汛研究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项目”湖北省优秀设计一等奖。主编或参编著作3部,公开发表论文5篇。


石伯勋

石伯勋

石伯勋 1962年3月生,湖北崇阳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工会主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担任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先后参与了三峡、隔河岩、水布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东德等一大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目前,作为项目副经理,协助主持金沙江乌东德可研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协助完成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并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该规划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移民遗留问题、安稳致富、水库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长江中下游影响等,是一项没有现成模式,他坚持探索创新,带领团队出色编制完成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务院三建委广泛赞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移民规划并完成初步设计工作,移民规模仅次于三峡移民,初步设计规划报告得到国调办,河南湖北两省等多方好评。

先后获全国优秀勘察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7篇,编写《长江流域地质灾害及防御》和《工程与地质》2部专著。


杨爱明

杨爱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爱明 198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专业,1999获武汉水利水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全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协会副会长。

主持了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巨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安全监测及信息化工作。结合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发明了多项专有设备和技术,建立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体系。

主持了“十二五”“十三五”“国家卫星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曾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工程金奖12项。主编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2部,获授权专利19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论文集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荣获长江委重大成就奖、长江委奉献治江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经营工作突出贡献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01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赵成生

赵成生

赵成生 1961年2月生,山西苛岚人。1983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绩效考核先进个人。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参与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科研、初设、重新论证、技施阶段勘测。先后主持完成葛洲坝抽水蓄能电站、金沙江虎跳峡枢纽、保康寺坪、乌江彭水等水利工程勘察;主持完成茅坪溪防护工程、奉节次草沱、巴东作揖沱、巫山向家湾、曹家湾滑坡、武汉市龙王庙险段整治等工程地质勘察;主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及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程地质报告编制。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全面主持乌江银盘、白马水电站等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装机规模达2300万千瓦。

先后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铜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编写规程规范2部,发表论文6篇,专著1部。


高光华

高光华

高光华 1960年1月生,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了清江高坝洲、水布垭等水利枢纽工程机电设计,组织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整体可行性研究的机电设计,主持完成多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电场设计工作、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设计及重庆奉节风电场可行性研究工作。参与或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研究专题、三峡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专题、继电保护研究专题及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系统研究专题的研究,并成功得到应用。主持完成了水电站大电流垂直封闭母线的研究,成功应用于水布垭、彭水等工程。主持完成水布垭水电站机组稳定与特性参数选择的研究工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正主持开展汉江孤山、红沿河核电站取水建筑物、缅甸道耶坎等项目设计研究工作。

近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是设计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近10篇,参编专著多部。


熊泽斌

熊泽斌

熊泽斌 1963年6月生,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计监理等工作。参加或主持了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沐若工程、缅甸道耶坎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设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深入研究了水布垭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全过程参与株树桥水库除险加固。正承担其培项目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

 近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部。


鄢双红

鄢双红

鄢双红 1967年9月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1997年-199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工程结构专业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鄢双红同志主要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先后主持过皂市、构皮滩、彭水、三峡、乌东德、银盘、亭子口、水布垭,湖南株树桥水库渗漏处理、蒲圻水利枢纽除险加固等工程的施工导流设计。主持过长江重要堤防工程武汉市长江干堤、三峡库区三期地灾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穿黄进出口竖井工程、厦门杏林湾防洪排涝工程、黄石长江穿越工程等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成功解决了皂市导流洞出口滑坡对洞线布置及出口消能防冲问题、彭水导流洞出口高边坡施工及出口消能防冲问题、构皮滩RCC围堰施工中有关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研究,节约工程投资约2000万元,取得显著效益;主持完成了构皮滩导流隧洞设计及施工研究,解决了软岩地区大断面导流洞施工的技术难题;主持完成的模袋砂软体排成果应用于武汉市长江干堤施工中取得显著效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深厚覆盖层条件导截流及围堰安全控制技术”课题主要承担人之一,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总结工作。

近年来,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参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等2部著作,发表导截流施工技术论文10余篇。


程卫民

程卫民

程卫民,男,1962年8月生。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施工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绩效考核先进个人。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葛洲坝大江防淤堤、隔流堤、大江围堰拆除与混凝土防渗墙控制爆破;主持了三峡、隔河岩、水布垭、南水北调中线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阶段的施工专业工作。作为主要主持人,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穿黄河工程在粉细砂层地基中运用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新技术成果。主持完成的葛洲坝自备电厂大规模控制爆破现场试验成果并被采纳成功应用于工程爆破施工。主持负责的清江水布垭电站心墙堆石坝心墙料开采筛分爆破试验成果,其试验成果成功应用于该电站初设坝型比较专题报告中。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参与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高边坡施工程序、方法的优化研究》及七.五科技攻关《三峡船闸高边坡施工程序及进度》,并参与了七.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坝基开挖爆破技术研究》。目前,全面主持负责四川省嘉陵江亭子口枢纽工的设计工作及攀枝花金沙江河段金沙、银江等大型水电站项目设计工作。

他先后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1等奖1项。参编规程规范3部,发表论文4篇,专著2部。


吴永锋

吴永锋

吴永锋 1963年1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设计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和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三峡库区移民城镇选址、地质灾害治理等诸多方面。已主持了110余个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其中主持和参加了12座大中型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装机总规模达18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库区城集镇移民迁建新址(13座城市、129座集镇)地质勘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首次提出和发现了巴东黄土坡滑坡、巴东赵树岭滑坡、奉节猴子石滑坡、奉节老房子滑坡等滑坡。其中,赵树岭滑坡的发现为巴东新县城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避免了可能的失误。在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巴东地质工作站站长期间,曾成功预报了两次滑坡,提出上百份地质咨询报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专家参加过亭子口、构皮滩、银盘、白马、龙桥等水电站及青海引大济湟调水工程、广西百色水库剥隘滑坡等数百个项目的技术咨询。目前,正承担着国外数个大型水电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作。

近年来,获全国工程勘察铜奖1项、全国工程咨询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2项。参编专著2部,主编规范1部,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陈磊

陈磊

陈磊 ,1967年9月生,1987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建系水工专业,2004-2007年,中南大学攻读地质工程研究生并毕业。现任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三峡工程土建质量标准评定委员会委员、三峡工程翻坝转运协调领导小组成员、葛洲坝集团长江预应力工程公司技术顾问、河海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工程招投标中心和湖北长江招投标公司专家库入选专家。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线,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岩土工程、通航建筑物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相关研究工作。参与了湖北清江隔河岩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是隔河岩新型重力拱坝、三峡枢纽大坝、三峡升船机上闸首、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主设之一。结合工程实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隔河岩拱坝右坝肩回填加固、三峡船闸重力墙优化等多项技术创新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其中,取消三峡船闸重力墙背填土和采用钻孔代替排水洞等建议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作为专家,评审了长江堤防隐蔽工程、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涪陵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水下廊道渗漏专项处理工程等多项水利水电项目。目前正承担三峡升船机续建工程和坝区整治、三峡枢纽运行等方面设计研究工作。

近年来,获国家级勘察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1项,参编规程规范3部,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著作3部。


刘立新

刘立新

刘立新  1966年10月生,1988年毕业于葛洲坝工程学院水利水电施工专业,2001年获武汉大学水利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公司工程建设公司副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院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先后参加了三峡、水布垭、彭水、密松、其培、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等工程设计工作,参与了三峡三期RCC围堰等重点工程的爆破拆除工作,参与多个围滩吹填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向湖北省大坝安全诊断及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研发基金,开展大坝加固工程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重点研究了加固工程高边坡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水闸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大坝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及灌浆区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提出了高边坡、水闸及大坝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建议值,并顺利通过验收,为推进我国病险水库加固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参与者,对设计施工总承包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进步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工程咨询优秀成果奖1项。参与技术规范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近10篇。


倪锦初

倪锦初

倪锦初 1961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施工专业,2002年获武汉大学水电学院水工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曾任施工处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院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长江委三峡明渠截流先进个人、院三峡工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工程爆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掘进机专委会委员。

倪锦初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基础处理工程的设计、试验研究及施工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了三峡三期明渠截流、三期基坑开挖、地下电站、二期与三期围堰拆除设计与试验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穿黄工程及丹江口加高、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吹填工程、长江提防工程、广东、福建、江苏沿海提防工程等项目设计与研究。通过近30年的工程实践、学习和总结,对本专业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较全面,及时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国际前沿水平。先后参与了七五、十五、十一五等各时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特别是参与负责的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试验研究,提出采用数码雷管控制围堰爆破正确倾倒的创新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南水北调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近年来,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中国工程咨询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10篇,主编和参编专著共2部。


吴建军

吴建军

吴建军   1963年7月生,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际项目经理。先后荣获院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湖北省土木学会长江委分会理事长、秘书长,湖北省土木学会理事,是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选。

他主要从事民用建筑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规划及环境专业设计工作。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隔河岩、水布垭、彭水、亭子口等水电工程建筑规划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三峡库区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石宝寨文物保护工程的研究、论证、设计;作为专业负责人参加了汉口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重庆珊瑚坝整治等环境景观工程设计;主持湖北省水上运动竞赛基地、长江科技大楼、安徽中烟蚌埠烟厂生产指挥中心、国家防总大楼改造、三峡重庆库区五区县旅游规划等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作为项目总工参加了长江设计大楼的建设管理工作。

近年来,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工程咨询奖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长江委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篇,参编《城市水系规划规范》1部,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三峡水利枢纽建筑规划设计》、《全球文化本位变迁与中国无形文化背景的遗忘-以堪舆为例》、《大型水利工程与“潜工业遗产”保护初探》、《三峡库区白鹤梁题刻原址保护工程设计》。


陈又华

陈又华

陈又华 1968年10月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宜昌市劳动模范、设计院劳动模范等荣誉。湖北省岩石与力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长年奋战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第一线,负责及分管主持并参与了三峡工程的技术设计及施工工程地质,南水北调引江济汉,怒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金沙江攀枝花河段规划及金沙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怒江岩桑树、小南海及多个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及管线穿越工程的地质勘察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依托三峡地下电站开展了大型地下洞室工程地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大型地下洞室仪测成像可视化地质编录方法”系统,直接展示大型地下厂房完整洞室顶拱的地质线划影像图,为国内外首创。在三峡施工中,提出“特殊勘察技术”成功解决了困扰国内外工程地质界的关于“裂隙岩体无法确定抗滑稳定模式”这一关键性的复杂技术难题,获得张光斗、潘家铮等专家好评。正开展国家大坝中心滑坡勘测与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和“基于SAR遥感技术的潜在大型滑坡灾害早期动态辨识及次生水灾害风险研究”、“地质远程勘察技术”等研究。

近年来,获湖北省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规范1部,专著1部。


胡中平

胡中平

胡中平 1965年3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98年至2001年从武汉大学深造获水工结构专业工程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设计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水工结构与水电建筑物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工专业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技术骨干以及主设人参加了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乌江彭水水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构皮滩水电站、皂市水利枢纽、寺坪水电站、西藏拉洛水利枢纽、日冕水电站、岩桑树水电站、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国内外大中型工程全阶段或前期设计工作。特别是在国内首创的“上重下拱”新型重力拱坝的隔河岩电站中作为主设人承担了技术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作为项目经理或设总,正承担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怒江新荣水电站、怒江洛河水电站等工程勘测设计工作。

近年来,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规范2部,发表论文10多篇。


周述达

周述达

周述达,1970年9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副处长,现任长江设计院人力资源部主任、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工程先进班组、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个人、设计院劳动模范、设计院双文明优秀设计者及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工作。承担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水布垭保安自备电厂、恩施云龙河三级水电站、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乌江彭水水电站、缅甸电源电站、西藏藏嘎水电站、金沙江塔城水电站、缅甸密松水电站、缅甸其培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金沙江日冕水电站、巴基斯坦KAROT水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取水工程等十几个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同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复杂条件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超大洞室安全与检测关键技术”专题三-复杂地质超大稳定性分析方案与评价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四-膨胀土渠道防渗排水技术,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与优化分析”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他在设计研究工作中体现出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敢于承担,甘于奉献的精神,结合工程建设需要,参与负责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软硬相间复杂地层大型地下厂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巨型水力发电机组蜗壳埋设方式研究与实践”、复杂地质条件大型地下电站洞室稳定控制设计及新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及“三峡地下电站大型洞室关键技术”等创新性课题的研究,解决了水布垭水电站、三峡工程坝后电站、构皮滩水电站、彭水水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的有关关键技术难题,创新成果在多个电站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证了工程顺利建设,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他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工程设计银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中国勘测设计协会及湖北省勘测设计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各1项,作为专业负责人之一,参与的水布垭水电站获全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核心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水利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及《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的修编工作。


安有贵

安有贵

安有贵  1961年7月生,河南武陟人,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江设计水利规划院副总工。荣获重庆市水电站项目先进个人、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水利部长江委5151人才工程专家。

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负责和参与完成了长江、西南国际河流等多个河流的规划工作,负责和完成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彭水、构皮滩、乌东德、旭龙、小南海、密松、其培、孟东、卡洛特等大中型水电工程预可行性、可行性、招标设计等阶段及相关科研的规划专业工作,主持完成了库群优化补偿调节软件、清江、乌江、大渡河等河流梯级调度规程、清江梯级与三峡梯级联合调度研究、三峡水库动库容调洪研究等科研项目。主持完成两项国家支撑项目;主编国标《水库调度设计规范》、行标《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和参编《水利工程经济评价规范》;主编完成《水工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五章(水利计算);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三十多篇,获国家一等奖一个、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四个。多次作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评估和评审水利水电工程;为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授课和阅卷教师。


郭艳阳

郭艳阳

郭艳阳

刘百兴

刘百兴

刘百兴  1963年3月生,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施工设计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院优秀共产党员,院劳动模范、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先后参加了三峡、万安、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皂市、南水北调、彭水、构皮滩、密松、其培等水电工程的设计咨询工作;先后参加了长沙引水工程、重庆铜罐驿、松溉引水工程的设计咨询工作;参加了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和长江口六个岸线整治工程的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三峡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专题“三峡船闸陡高边坡开挖加固技术研究”子题“三峡高边坡施工程序及进度”的研究工作;参加湖北省大坝安全诊断用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研究基金项目“大坝加固工程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的科研工作;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子题“穿渠建筑物与渠堤结合部位的设计与施工控制要素研究、填方渠道变形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填方渠道施工缺口变形与质量控制研究”工作,为推进我国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及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参与者,对设计施工总承包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朱春芳

朱春芳

朱春芳   1970年1月生,四川省大竹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江设计公司工程移民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荣获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和干线拆迁工作先进个人、长江设计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秀工作者、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先后参加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高坝洲、水布垭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主持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等科技奖项。编写了专著《河南省丹江口水库农村移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与实施》,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SL644-2014)、《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水总[2014]429号)等移民规范。


刘景旺

刘景旺

刘景旺   1960年6月生,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水力机械专业。曾任长江设计公司机电处副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负责和组织了葛洲坝、沐若、金沙、银江、乌东德等工程机电设计工作。在三峡工程机电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三峡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创新研究与国产化实践》和《三峡右岸水轮发电机组参数优化研究》、《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蜗壳埋设方式研究与实践》等研究工作被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负责并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多项科研攻关和三峡前期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组织进行了“乌东德百万机组创新研究研究”等课题。目前,正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长江上中游特大水利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技术研究》的创新研究工作。 

多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质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三等奖1项。参加编写了《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规程规范的编制,《三峡工程技术丛书》机电分册审编工作,公开发表论文 近10篇。


阳少华

阳少华

阳少华   1963年10月生,198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现任长江设计公司机电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为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力行业电力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气专业委会委员,《水电电气》期刊中文编委会会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人选。

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长江设计院从事水电站机电设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输变电工程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负责和组织了万安、友谊、丹江口防汛电站、三峡、构皮滩、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缅甸道耶坎等水电站设计工作和赤道几内亚、缅甸、莫桑比克等国外输变电等工程的电力系统和输变电设计工作。在三峡机电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参加研究的多项成果工作被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3项科研攻关项目和三峡前期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

近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参加编写了《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设计规程及《三峡工程技术丛书》机电分册电气一次的审编工作和电气一次的部分章节编写,公开发表论文5篇。

龚斌

龚斌

龚 斌     1974年5月生,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江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专家。

作为建筑景观及城乡规划专业技术带头人,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滇中引水、白马电航枢纽、小南海水电站及鄱阳湖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项目的勘测设计;负责了长江委会议中心、长江防汛科技大楼、江南宾馆、阳新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后武汉基地集资楼及公寓楼、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大型民用建筑设计;主持了安徽中烟蚌埠卷烟材料厂、湖北黄鹤楼香精香料产业园、重庆宏声产业园、忠县生态工业园等大型工业项目规划设计;负责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防护林及绿化、大冶尹家湖滨湖绿化、熊家洲湿地公园等景观设计;主持了重庆市沿江万亿工业走廊忠县段规划、武汉洪山武金堤江滩综合整治规划、东溪河甘井河滨水区域综合整治规划、丹江口水库和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迁建规划等城乡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参加了水利部948计划项目《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三维协同技术》的课题研究。

长期致力于滨水建筑景观设计和滨水区域城市规划的探索研究,先后荣获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工程勘测设计三等奖、水土保持与生态景观设计大赛二等奖等科技奖项。参编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和《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李进超

李进超

李进超,1966年2月生,1985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2006年取得河海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航运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长江委第三批“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选。现为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专家(设计咨询类)、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和交通支持系统工程评标专家,湖北省政府投资项目咨询专家、IPMP C级。

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船闸、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升船机、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峡水利枢纽临时船闸、三峡永久船闸的设计工作;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升船机、重庆西部铜罐驿和松溉长江提水工程、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洪湖分蓄洪工程分洪闸、三峡五级船闸等设计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武汉新港总体规划,芜湖港总体规划,中国援斯里兰卡渔业码头修复项目,毛里塔尼亚M201项目,武汉新港花山码头,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商品汽车滚装码头,南京港铜井港区一、二、三、五期工程,南京港龙翔码头、南京热电厂码头、南京港七坝港区18个泊位,无锡(江阴)港件杂货码头,南通港天生港区新世界码头,国家电网公司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复龙换流站重件码头工程,三峡右岸重件码头,乌江彭水水电站重件码头,九江港江铜码头、九鼎码头、彭泽核电重件码头,安庆港五里庙三期工程,重庆港珞璜电厂码头,江苏鼎衡船厂、启东丰顺船厂,忠县乌杨码头等设计咨询工作。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交通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三等奖1项,交通部优秀咨询项目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1项。参与编写著作5部,发表论文多篇。

陈文理

陈文理

陈文理    1963年10月生,1985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1999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协会特邀专家。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乌江白马水电站、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巴基斯坦KAROT水电站、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地质勘察经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主持完成的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关键技术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复杂岩溶地区筑坝技术有深入的研究。

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金奖、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参编专著并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孙云志

孙云志

孙云志    1964年8月生,湖北黄陂人。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学工程地质专业,200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防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庆市第四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委员会等特聘专家。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海大学长江基地研究生导师,《岩土工程学报》、《人民长江》特邀审稿专家。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或负责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缅甸伊江上游水电项目其培水电站、印尼卡扬一级水电站、尼泊尔西塞提水电站、滇中引水工程、四川省通江县青峪口水库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重庆万州周家坝至开县普里隧道工程等勘测设计工作。参加或负责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水利科技发展战略”、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万州区和平广场滑坡区滑坡与塌岸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参加《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等多部国家及行业标准的修订编写工作。

先后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力发电科技进步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40余篇。

杨火平

杨火平

杨火平    1964年10月生,湖北天门人,汉族,中共党员,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地质处处长。荣获长江委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专家。

参加了隔河岩水利枢纽勘测工作;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湖北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与姚家平水利水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赤道几内亚吉布劳水电站输变电工程等多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近年来主要参与了金沙水电站、银江水电站、旭龙水电站、滇中引水工程等工程的勘测工作,负责湖南白云水电站、云南普西桥水电站、新疆吉勒水电站等一系列病险水库的勘测工作,获得的成果及经验对类似病险工程的勘察有很大借鉴作用。

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特等奖、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金奖等。著有《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研究》、《大岩淌滑坡研究与实践》等专著,参与主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等规范,公开发表重要论文十余篇。

严建国

严建国

严建国


马能武

马能武

马能武, 1965年1月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教授级高工,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总工程师。注册测绘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高级项目管理师,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人选。

先后作为课题或专题负责人参加了全国山洪灾害规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研究工作,参加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水利水电安全监测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参加了《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工程勘测分册》的编撰工作。撰写专著1部、论文40余篇。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金质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质奖、全国卫星导航定位优秀工程和产品一等奖各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并获得长江水利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院劳动模范等个人荣誉。

先后参加了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我国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葛洲坝、万安、丹江口、隔河岩、高坝洲、两河口、梨园、隔河岩、长河坝、江垭等大型水电站的安全监测设计、施工、科研或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陆二男

陆二男

陆二男    1964年10月生,江苏吴县人,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球物理探矿专业,工学学士。曾任长江设计院物探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水利水电等领域工程物探生产、科研工作30多年,长期从事工程物探专业技术工作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致力于工程物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新材料的研发工作,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和动态趋势,在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水利专业技术水平中起骨干作用,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参加工作以来,负责完成的项目几十项。主持或参加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工程勘察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获得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周云

周云

周云,男,1969年3月生,湖北江陵县人。1991年6月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地质与及水文地质专业,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0~2013年连续获得长江设计院经营工作突出贡献者、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总工),2016年获评“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选。

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水布垭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等项目技术工作,主持了三峡库区巴东县、奉节县新县城库岸综合整治工程及奉节县猴子石滑坡、丝绸厂滑坡、藕塘滑坡、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勘察研究及三峡后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现正主持滇中引水工程、向家坝灌区、丽江南瓜坪水库工程等项目的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工程地质勘察经验丰富。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集成研究及应用》项目《大埋深隧洞岩体水文地质结构及相关测试技术》、《活动断裂工程活动性分带及其活动模式研究》等两项专题研究及长江设计院《隧洞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研发,参与了973科技公关课题《强震区重大岩石地下工程地震灾变与抗震设计理论研究》。获得省部级勘察设计一、二等奖多项,发表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长引(调)水工程地质勘察研究方面的论文二十余篇。

王华军

王华军

王华军,1969年12月生,湖北松滋人,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级高工。1991年7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年8月任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机电院党总支书记。

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机电处电一室主任工程师、室副主任,机电处副处长,机电院院长。先后承担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西藏扎拉水电站、其培水电站、白马水电站、滇中引水工程、赤道几内亚国家电网工程、安哥拉LAUCA外送输变电工程、武钢总承包等十几个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

梁波

梁波

梁波,1971年10月生,1995年7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清洁能源装备冷却技术专委会委员、FIDIC认证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承担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峡地下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嘉陵江亭子口水电站、厄瓜多尔Minas水电站、安哥拉凯凯水电站、苏丹220kV输变电工程等十几个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

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核心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第二作者编著《发电机灭磁系统的分析与计算》及《水电厂发电机励磁系统设计》著作两部。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水利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接地设计规范》、能源行业标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制定和修编工作。

田子勤

田子勤

田子勤,1965年11月生,湖南新化人。1987年华中工学院水力机械专业本科毕业,1987至1989年在东方电机股份公司从事水轮机设计和试验工作,1992年华中理工大学水力发电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水轮机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力行业水轮发电机组及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水利水电过程水力机械和机电工程设计、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和具体主持了三峡左右岸和地下电站、亭子口、巴基斯坦N-J、巴基斯坦帕春、秘鲁圣家旺Ⅲ、缅甸孟东等几十个大中型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在三峡右岸电站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参数优化研究中,提出了水轮机稳定性分区量化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主承担“三峡蜗壳埋设方式及应用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首创巨型水电机组蜗壳埋设控制标准、新型埋设方式,解决了蜗壳埋设方式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技术问题,并在三峡地下、溪洛度、向家坝等巨型电站中采用。

主要参加了国家“八五”和“九五”三峡重大技术的科研攻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机械工业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编写了《水轮机检修》等专著2部(合编),参编“水力发电厂和蓄能泵站机组机械振动的评定”(GB/T32584)等规范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被EI/SCI收录。

刘润泽

刘润泽

      刘润泽,1966年3月生,湖北云梦人,198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1998年至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次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工程地球物理专业技术工作,先后负责或参与国家“八五”、“十三五”、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948、国家大坝中心等研究任务18项。在层析成像(CT)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发明2项高效、高精度CT核心技术“二维复杂结构三角网射线追踪全局方法”、“结构混凝土声波穿透移动单元体检测方法”,在三峡、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乌东德、锦屏、向家坝、亭子口、构皮滩、南水北调、武汉地铁等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编写《三角网层析成像及应用》、《水工混凝土声波检测关键技术与实践》等3本专著;参入编写规程规范2项;撰写“基于波前最小走时单元的三角网射线追踪全局算法”、“堤防隐患的时间推移地球物理监测探讨”、“A minimum travel time ray tracing global algorithm on a triangular net for propagating plane wave”等20多篇高质量论文,其中2篇SCI、2篇EI;共获省部级(包括长江委)科技类奖奖励11项,其中湖北省发明一等奖1项。

姜本海

姜本海

姜本海,1966年3月生,重庆忠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现任长江科技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技术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6年当选为利部5151人才专家。

从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质量工作,主持或负责了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三峡库区、乌东德、小南海、江口、构皮滩、彭水、鄱阳湖、洪湖、华阳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测量生产、科研及管理工作。2004年,作为项目总工主持完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

近年来,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3项,湖北省优秀测绘工程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行业标准规范2部。


丁涛

丁涛

丁涛,男,1969年生,中共党员,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在职期间曾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习涉外英语、土木工程管理等。历任三峡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测量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技术部副主任、综合部主任,2013-14年挂任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府副秘书长、望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等。主要从事三峡工程、高坝洲水利枢纽、长江堤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型重点工程的勘测设计、国外工程如苏丹输变电工程勘测工作等,在工程测量、安全监测和检测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科研项目2项,设计院自主科研项目1项。

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负责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获“第十四届全国勘测设计奖”金奖、主持或负责的项目获省部级优秀工程奖2项、测绘科技奖2项、长江委科技奖2项。参编专著有《隧道激光扫描形变检测技术及仿真系统》、《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控制网设计与实践》等。

冯明权

冯明权

冯明权,1965年12月生,贵州道真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历任重庆勘测研究院副院长、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副总工、地质公司总工,曾担任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银盘水电站、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勘察总工,现任长江委冯明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主持“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等研发工作。

主研的“野外地质信息采集系统”,在我国水利水电勘测领域首次实现了移动端直接采集野外地质数据信息功能,填补了国内同行空白。开发了具有指南针、水平仪功能的电子地质罗盘。取得“野外地质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方法及采集系统的应用方法”和“地质结构面产状测定装置”2项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主持编写完成了《基于CATIA V5的三维地质建模应用教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论文选集》,参编《三峡库区塌岸防治可靠性设计与防治工程技术研究》、《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此外,获得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质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项目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专利优秀奖1项。


徐学军

徐学军

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同年7月进入长江设计院规划处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2014年8月任长江设计公司水利规划院副院长,2016年5月起任长江设计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正处级)。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先后负责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澜沧江流域综合规划、雅鲁藏布江流域综合规划、九江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等规划项目;承担了长江下游、长江口张家港、常熟、太仓、南通、海门、启东等地区一系列岸线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作;负责了长江干流无为大堤、粑铺大堤等加固设计以及青弋江、水阳江、富水等长江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工程、常熟市畅流活水工程、皖南地区水利薄弱环节灾后重建等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巢湖水环境治理前期工作专题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课题8等重大科研工作。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出版著作3部,参编《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水工设计手册》等规程、规范、技术手册、标准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武卫星

武卫星

       武卫星,男,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8年10月27日出生于河南邓州。1991年7月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学习。现任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市政与交通工程设计院副院长。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评标专家库专家、湖北省评标专家总库专家、武汉市重点工程巡查专家、扬子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库专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及《人民长江》杂志审稿专家。具有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和交通部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2016年4月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第三、第四层次人选”。2018年11月被武汉科技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

       通过二十多年大量的工程实践,具备了较系统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本专业的规程规范和熟悉本专业的建设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和动态趋势,具有在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培养技术人才,提高技术水平中起骨干作用的条件和能力,有超前的科研创新意识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公路与市政道路、岩土工程、隧道工程以及轨道交通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

       曾荣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1项;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00年以来,参与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10多篇。


李蘅

李蘅

李蘅  1978年11月生,2003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FIDIC认证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和长江设计公司副总工程师,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专家。

工作以来参加了构皮滩、彭水、乌东德、旭龙、缅甸孟东、缅甸其培、汉江白河、长江口地区岸线整治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承担了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工作竖井设计,赞比亚卡夫拉夫塔供水工程、宁波慈江闸站总承包项目、云南晓街河水库、援斐济索莫索莫水电站等工程设计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施工和水工设计经验。参加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及高效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水北调工程应急抢险和快速修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和“长江上中游特大水利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技术研究”等项目中的部分专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荣获第二届水电英才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全国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参编行业标准3项、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


张传健

张传健

张传健  1970年3月生,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发电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水工结构)、咨询工程师,FIDIC认证咨询工程师。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先后参加了三峡、南水北调、广东省东深供水、湖北保康寺坪水利枢纽、青海引大济湟、武汉长江隧道、云南滇中引水等十余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及市政交通工程的设计、科研和设计监理工作。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中,作为主要参加人,研发了“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新型输水隧洞,提出“结构联合、功能独立”的隧洞复合结构设计思想:以盾构拼装式管片环为外衬抵御隧洞外水、土荷载;以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为内衬承受高压内水荷载,解决软土地层大流量高压输水隧洞关键技术难题。在南水北调大型渡槽设计中,作为主要参加人,研究形成了超大U形渡槽设计理论和方法、超大型梁板一体宽浅箱形渡槽设计新技术,研发了“分体式扶壁梯形渡槽”新型渡槽,解决同类型渡槽中世界最大规模的湍河渡槽、澧河渡槽及跨青兰高速连接线渡槽关键技术难题。

参加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技术、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集成研究及应用及“973计划”强震区重大岩石地下工程地震灾变机理与抗震设计理论等多项国家科研课题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及设计奖3项,取得4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参编专著2部、行业标准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崔玉柱

崔玉柱

崔玉柱  1973年10月生,安徽阜阳人。2002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过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湖北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委会理事,菲迪克认证咨询工程师。

先后参加和主持了乌东德水电站、云龙河三级水电站、秘鲁圣加旺III水电站、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巴基斯坦科哈拉水电站、印度尼西亚巴丹图鲁水电站等十多项大、中型项目的设计、规划或咨询工作。在乌东德水电站特高拱坝抗震研究上,提出了体型拟定就考虑抗震进行大坝体型设计的“静力设计、动力复核”的设计路线。在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大坝设计中与技术团队一起采用“个性化设计、动态设计”等手段,进行了多项优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参加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变化环境下加固系统功能衰变机理及健康延寿技术。获得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银质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3项。主持完成了多项理论科研工作,参编规范2部,发表了多篇论文。


宋志忠

宋志忠

宋志忠  1971年12月生,江西余干人。199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力工程发电学会高坝通航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荣获第四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和经营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通航建筑物及闸坝工程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参与和主持了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江构皮滩、嘉陵江亭子口、赣江井冈山、引江济淮、三峡水运新通道等数十项大中型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作为主研人员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重大水利枢纽增建和改建通航建筑物关键技术及示范”、“长江中游多目标协同大型人工水道关键技术研究”和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乌江构皮滩三级垂直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攻关项目。

先后获得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各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十多项,参编专著2部、规范3部,发表论文十多篇。


王汉辉

王汉辉

       王汉辉,男,1977年10月生,江西南昌人。2003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优秀共产党员和经营突出贡献者。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委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获得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IPMA论证的国家项目经理等注册执业资格。

       作为主设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乌东德水电站、彭水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枣阳华阳河水库、重庆沙河水库、绵阳草溪河水库等20余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与科研工作,在水工基础处理、高陡边坡与滑坡治理、水工结构设计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乌东德水电站的工程实践中,统筹考虑上部自然边坡与工程边坡之间的关系,首次在行业内提出了“先高位自然边坡治理、后工程建设”新理念,以及“高防预固、稳挖适护”的超高陡边坡系统治理关键技术。这些新理念和关键技术已在乌东德高陡边坡的建设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工程顺利安全进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课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承担了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1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工程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参编专著2部、行业规范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童迪

童迪

童迪,男,1962年11月出生,福建人, 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先进工作者、优秀设计人员,国家部委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至1996年参加三峡船闸设计,1997年至2003年负责三峡船闸土建专业设计,先后承担了三峡前期科研和国家攻关等多项研究工作。2003年后主持了彭水、银盘、白马、丹江口升船机扩建、小南海、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等大中型工程的通航建筑物专业设计,2005年主持广州番禺雁洲水利枢纽设计,2011年主持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进口段工程设计,2013年主持尼加拉瓜运河可行性研究。

参与的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近年来参与编写行业规范1部,是水工设计手册通航建筑物章节的主要编写人,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

杨启贵

杨启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启贵 1964年出生,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11年当选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长期致力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设计、堰塞湖风险评估与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

负责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主持修编1部行业规范;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国际发明专利14项。编写技术标准7部,发表论文80多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5部。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

 

 

周良景

周良景

周良景 1968年8月生,199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施工导截流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主持完成了三峡、江口、皂市、构皮滩、水布垭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工作。组织进行了三峡地下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乌东德施工设计、寺坪水电站工程设计、孤山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负责组织尼日利亚MAMBILLA水电站、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项目研究工作。在长期的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大江大河中实施截流与大型围堰工程、地下洞室、沥青砼土石坝、通航河道导流工程、基础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见解。积累了对综合性水利枢纽设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论证与决策经验。参加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5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技术性论文。

    主设的“三峡一期土石围堰”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三峡大江截流” 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与拆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水利青年拔尖人才

颜天佑

颜天佑

暂无

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付中敏

付中敏

暂无

首届水电英才

王汉辉

王汉辉

       王汉辉,男,1977年10月生,江西南昌人。2003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优秀共产党员和经营突出贡献者。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委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获得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IPMA论证的国家项目经理等注册执业资格。

       作为主设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乌东德水电站、彭水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枣阳华阳河水库、重庆沙河水库、绵阳草溪河水库等20余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与科研工作,在水工基础处理、高陡边坡与滑坡治理、水工结构设计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乌东德水电站的工程实践中,统筹考虑上部自然边坡与工程边坡之间的关系,首次在行业内提出了“先高位自然边坡治理、后工程建设”新理念,以及“高防预固、稳挖适护”的超高陡边坡系统治理关键技术。这些新理念和关键技术已在乌东德高陡边坡的建设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工程顺利安全进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课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承担了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1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工程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参编专著2部、行业规范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集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吴德绪

吴德绪

吴德绪,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工作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技术指导。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吴德绪同志扎根工程一线40年,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滇中引水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5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主要科技创新成就贡献:一是创建了运行条件下重力坝“后帮有限结合”加高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技术体系;二是提出了膨胀土边坡设计和支护技术理论和标准体系;三是完善了超大型预应力渡槽设计理论、成套技术;四是研发了“M”支护桩结构及计算方法;五是提出了渠道衬砌板在不断水条件下的修复技术和装备。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成功应用,树立了我院工程技术品牌,为我院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升了我国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技术水平。

获得省部级奖励1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获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胡进华

胡进华

胡进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行动上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工作中认真负责,勇于创新。

胡进华同志参加工作38年以来,长期坚持在水利水电工程一线,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承担了三峡工程、乌江银盘水电站、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尼泊尔上阿润水电站、刚果金英加水电站等重大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主要科技创新成就贡献:一是基于泄洪坝段三层泄洪大孔口立体交错复杂坝工结构,提出了三维大孔口结构应力精细化分析方法;二是建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为三峡工程蓄水、发电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在沐若水电站建设方面,积极践行中国标准走出去,创新解决“圣石”难题,为院国际工程树立技术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四是在英加水电站、上阿润水电站投标和设计工作中,积极探索国际项目管理和运行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为我院国际市场开拓作出了突出贡献;四是作为院数值计算分析技术的开拓者,克服计算机硬件极其匮乏的环境条件,研究数值计算分析理论,编制有限元分析程序,为我院工程数值分析技术的进步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参编出版著作4部、参与编制行业标准4部,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2021年获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翁永红

翁永红

翁永红  

198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建筑工程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副总工程师、长江设计公司总工程师。

先后参加或主持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金沙水电站等多项大型工程设计,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在高坝混凝土优质高效施工技术、拱坝体形抗震设计、水电站发电尾水集鱼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解决了重大工程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持或参加了国家七五、十五、十三五科技攻关和水利部 948项目以及重大工程科研十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7项。主编著作3部,主编行业标准3部,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201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熊泽斌

熊泽斌

熊泽斌  1963年6月生,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计监理等工作。参加或主持了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沐若工程、缅甸道耶坎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设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深入研究了水布垭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全过程参与株树桥水库除险加固。正承担其培项目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

近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部。


集团副总工程师

蔡耀军

蔡耀军

蔡耀军  1963年8月生,江苏海门人。1980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1995年至2000年于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工程地质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优秀科技青年。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河海大学长江基地博士生导师,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17年获长江委第七届治江事业成就奖荣誉。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或负责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湖南皂市水利枢纽、重庆江口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兴隆水利枢纽、金沙江塔城水电站等多个工程的勘测工作和金沙江日冕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他提出了三峡工程岩体水力学结构模型、滑坡失稳预测方法、水库诱发滑坡的机理和预测方法,建立了调水工程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方法;主持完成的南水北调中线等大型工程中对岩体力学、膨胀土渠道处理、特殊地质体勘察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创新。通过实地观测和世界上最大的现场原型试验,提出了膨胀土结构与水文地质模型和力学参数确定原则,提出了膨胀土渠道处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膨胀土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水平。主持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承担了总理基金项目,课题组长申请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先后获湖北省青年地质科技一等奖,中国地质科技银锤奖,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翁永红

翁永红

翁永红  

198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建筑工程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副总工程师、长江设计公司总工程师。

先后参加或主持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三峡地下电站、金沙水电站等多项大型工程设计,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在高坝混凝土优质高效施工技术、拱坝体形抗震设计、水电站发电尾水集鱼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解决了重大工程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持或参加了国家七五、十五、十三五科技攻关和水利部 948项目以及重大工程科研十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7项。主编著作3部,主编行业标准3部,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201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吴永锋

吴永锋

吴永锋 1963年1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设计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和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三峡库区移民城镇选址、地质灾害治理等诸多方面。已主持了110余个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其中主持和参加了12座大中型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装机总规模达18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库区城集镇移民迁建新址(13座城市、129座集镇)地质勘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首次提出和发现了巴东黄土坡滑坡、巴东赵树岭滑坡、奉节猴子石滑坡、奉节老房子滑坡等滑坡。其中,赵树岭滑坡的发现为巴东新县城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避免了可能的失误。在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巴东地质工作站站长期间,曾成功预报了两次滑坡,提出上百份地质咨询报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专家参加过亭子口、构皮滩、银盘、白马、龙桥等水电站及青海引大济湟调水工程、广西百色水库剥隘滑坡等数百个项目的技术咨询。目前,正承担着国外数个大型水电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作。

近年来,获全国工程勘察铜奖1项、全国工程咨询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2项。参编专著2部,主编规范1部,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汪庆元

汪庆元

汪庆元 1962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被授予水利部系统部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领导者称号,2006年被澧水流域开发有限公司授予优秀项目经理,2006年被长江设计院授予优秀项目设总。2008年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是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曾任中国质量协会诊断师、湖北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20余年,先后参加了陆水、万安、构皮滩、王甫洲、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天生桥一级、高坝洲、隔河岩、皂市、亭子口、湖南白云水库、云南炉房水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监理、咨询工作。科研方面,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课题。2006年起,担任水库溃坝风险与减灾技术研究子课题大坝安全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副组长。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水利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为指导今后制定水利质量标准、理顺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长期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的高坝洲水利枢纽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1项,万安水利枢纽获水利部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修编《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2部规范,编审了《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手册》一书。公开发表了《皂市水利枢纽在澧水流域中的防洪作用》等多篇论文。



周良景

周良景

周良景 1968年8月生,199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施工导截流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主持完成了三峡、江口、皂市、构皮滩、水布垭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工作。组织进行了三峡地下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乌东德施工设计、寺坪水电站工程设计、孤山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负责组织尼日利亚MAMBILLA水电站、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项目研究工作。在长期的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大江大河中实施截流与大型围堰工程、地下洞室、沥青砼土石坝、通航河道导流工程、基础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见解。积累了对综合性水利枢纽设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论证与决策经验。参加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5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技术性论文。

    主设的“三峡一期土石围堰”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三峡大江截流” 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与拆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尹忠武

尹忠武

尹忠武 1963年3月生,河南人,1984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水工建筑专业, 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库移民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长江水利委员会“百优十杰”优秀青年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和水利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尹忠武长期从事水库移民工作,本着对国家、集体、移民和业主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勤奋,爱岗敬业。他负责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两项“国家级”移民工程的规划设计,并主持了水布垭、高坝洲、构皮滩、彭水、银盘、亭子口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设计,在丰富的工程实践活动中,积极推动移民专业理论的发展。负责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搬迁避让处理工作。他组织完成的《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为三峡百万移民稳妥安置绘制了蓝图;组织编制的巴东县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专题报告等受到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表彰;主持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湖北省移民迁建进度及分年投资计划专题》,经10多年来实施检验,符合湖北省移民实际,保障了移民顺利搬迁。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目前正从事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峡工程多功能目标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熊泽斌

熊泽斌

熊泽斌  1963年6月生,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计监理等工作。参加或主持了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沐若工程、缅甸道耶坎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设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深入研究了水布垭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全过程参与株树桥水库除险加固。正承担其培项目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

近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部。


鄢双红

鄢双红

鄢双红 1967年9月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1997年-199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工程结构专业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鄢双红同志主要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先后主持过皂市、构皮滩、彭水、三峡、乌东德、银盘、亭子口、水布垭,湖南株树桥水库渗漏处理、蒲圻水利枢纽除险加固等工程的施工导流设计。主持过长江重要堤防工程武汉市长江干堤、三峡库区三期地灾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穿黄进出口竖井工程、厦门杏林湾防洪排涝工程、黄石长江穿越工程等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成功解决了皂市导流洞出口滑坡对洞线布置及出口消能防冲问题、彭水导流洞出口高边坡施工及出口消能防冲问题、构皮滩RCC围堰施工中有关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研究,节约工程投资约2000万元,取得显著效益;主持完成了构皮滩导流隧洞设计及施工研究,解决了软岩地区大断面导流洞施工的技术难题;主持完成的模袋砂软体排成果应用于武汉市长江干堤施工中取得显著效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深厚覆盖层条件导截流及围堰安全控制技术”课题主要承担人之一,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总结工作。

近年来,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参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等2部著作,发表导截流施工技术论文10余篇。


胡中平

胡中平

胡中平 1965年3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98年至2001年从武汉大学深造获水工结构专业工程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设计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水工结构与水电建筑物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工专业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技术骨干以及主设人参加了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乌江彭水水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构皮滩水电站、皂市水利枢纽、寺坪水电站、西藏拉洛水利枢纽、日冕水电站、岩桑树水电站、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国内外大中型工程全阶段或前期设计工作。特别是在国内首创的“上重下拱”新型重力拱坝的隔河岩电站中作为主设人承担了技术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作为项目经理或设总,正承担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怒江新荣水电站、怒江洛河水电站等工程勘测设计工作。

近年来,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规范2部,发表论文10多篇。


童 迪

童 迪

童迪,男,1962年11月出生,福建人, 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先进工作者、优秀设计人员,国家部委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至1996年参加三峡船闸设计,1997年至2003年负责三峡船闸土建专业设计,先后承担了三峡前期科研和国家攻关等多项研究工作。2003年后主持了彭水、银盘、白马、丹江口升船机扩建、小南海、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等大中型工程的通航建筑物专业设计,2005年主持广州番禺雁洲水利枢纽设计,2011年主持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进口段工程设计,2013年主持尼加拉瓜运河可行性研究。

参与的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一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近年来参与编写行业规范1部,是水工设计手册通航建筑物章节的主要编写人,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吴建军

吴建军

吴建军 1963年7月生,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际项目经理。先后荣获院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湖北省土木学会长江委分会理事长、秘书长,湖北省土木学会理事,是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选。

他主要从事民用建筑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规划及环境专业设计工作。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隔河岩、水布垭、彭水、亭子口等水电工程建筑规划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三峡库区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石宝寨文物保护工程的研究、论证、设计;作为专业负责人参加了汉口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重庆珊瑚坝整治等环境景观工程设计;主持湖北省水上运动竞赛基地、长江科技大楼、安徽中烟蚌埠烟厂生产指挥中心、国家防总大楼改造、三峡重庆库区五区县旅游规划等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作为项目总工参加了长江设计大楼的建设管理工作。

近年来,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工程咨询奖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长江委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篇,参编《城市水系规划规范》1部,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三峡水利枢纽建筑规划设计》、《全球文化本位变迁与中国无形文化背景的遗忘-以堪舆为例》、《大型水利工程与“潜工业遗产”保护初探》、《三峡库区白鹤梁题刻原址保护工程设计》。


向光红

向光红

向光红   1968年7月生,河南信阳人,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优秀项目经理、经营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湖北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委员。


参加和主持完成了水布垭、构皮滩、乌东德等大型水电站不同阶段坝工专业设计,主持完成了三里坪水电站补充初步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缅甸某大型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和部分施工详图设计;主持完成了金沙江金沙、银江等水电站不同阶段水工专业设计,目前正在主持杨房沟水电站设计监理、汉江孤山水电站、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设计工作。提出的水布垭水电站岸边溢洪道新型消能布置型式和护岸不护底的防淘墙防冲方案、适用于大变幅运行水头的压力洞出口突扩突跌体型参数的最优组合布置型式以及新型的双曲差动异型鼻坎挑流消能工型式,成功地解决了水布垭溢洪道及放空洞高水头、大流量、窄河谷且地质条件差的消能防冲难题。为主提出了乌东德高拱坝采用天然水垫塘消能的方案。


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参编《混凝土重力坝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规范2项,参编《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湖北大坝》、《水工设计手册》著作3部,主编《湖北清江水布垭水电站设计丛书第二分册—泄水建筑物》1册,专利4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宋志忠

宋志忠

宋志忠  1971年12月生,江西余干人。199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力工程发电学会高坝通航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荣获第四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和经营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通航建筑物及闸坝工程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参与和主持了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江构皮滩、嘉陵江亭子口、赣江井冈山、引江济淮、三峡水运新通道等数十项大中型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作为主研人员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重大水利枢纽增建和改建通航建筑物关键技术及示范”、“长江中游多目标协同大型人工水道关键技术研究”和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乌江构皮滩三级垂直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攻关项目。

先后获得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各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十多项,参编专著2部、规范3部,发表论文十多篇。


崔玉柱

崔玉柱

崔玉柱  1973年10月生,安徽阜阳人。2002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过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湖北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委会理事,菲迪克认证咨询工程师。

先后参加和主持了乌东德水电站、云龙河三级水电站、秘鲁圣加旺III水电站、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巴基斯坦科哈拉水电站、印度尼西亚巴丹图鲁水电站等十多项大、中型项目的设计、规划或咨询工作。在乌东德水电站特高拱坝抗震研究上,提出了体型拟定就考虑抗震进行大坝体型设计的“静力设计、动力复核”的设计路线。在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大坝设计中与技术团队一起采用“个性化设计、动态设计”等手段,进行了多项优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参加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变化环境下加固系统功能衰变机理及健康延寿技术。获得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银质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3项。主持完成了多项理论科研工作,参编规范2部,发表了多篇论文。


肖昌虎

肖昌虎

肖昌虎,男,1980年9月出生, 200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学历,2010年6月获武汉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先后获长江设计院 “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经营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流域综合规划、流域区域专业规划或专项规划、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科技研发等方面工作。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或规划专业负责人,负责了长江流域(片)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空间布局研究、怒江流域综合规划、岷江流域综合规划、赤水河流域综合规划、桂林市城市水利规划、乐山市城市水利规划等大型流域或区域规划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加了滇中引水工程规划、引江补汉工程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设计、湖北省洞庭湖区四河堤防加固工程设计、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规划设计、四川省泸州市永宁水库工程规划设计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工作;还先后参加了水利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长江口地区供水安全水资源调配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三角地区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等相关研究工作。

近年来,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西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1项,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水利行业标准1部。


李迎喜

李迎喜

李迎喜,男,汉族,1968年3月生,陕西佳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陆地水文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自1987年7月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参加工作以来,历任长江委水保局科研所环评中心副科长、科长、副主任(副处级),科研所副所长(正处级),2020年1月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水利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擅长于解决所承担的规划和环评中水环境保护的复杂专业技术问题。主持和参加了多项规划、设计、科研及建设项目的环评、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各种成果报告100余份。参与制定了水利、环保行业标准5部。获大禹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奖4项。合著和参编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2年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才人选。

参加多个学术团体,分别担任中国水利学会河口治理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委员会委员。

目前,是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 2013年被评为优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张传健

张传健

张传健  1970年3月生,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发电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水工结构)、咨询工程师,FIDIC认证咨询工程师。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先后参加了三峡、南水北调、广东省东深供水、湖北保康寺坪水利枢纽、青海引大济湟、武汉长江隧道、云南滇中引水等十余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及市政交通工程的设计、科研和设计监理工作。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中,作为主要参加人,研发了“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新型输水隧洞,提出“结构联合、功能独立”的隧洞复合结构设计思想:以盾构拼装式管片环为外衬抵御隧洞外水、土荷载;以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为内衬承受高压内水荷载,解决软土地层大流量高压输水隧洞关键技术难题。在南水北调大型渡槽设计中,作为主要参加人,研究形成了超大U形渡槽设计理论和方法、超大型梁板一体宽浅箱形渡槽设计新技术,研发了“分体式扶壁梯形渡槽”新型渡槽,解决同类型渡槽中世界最大规模的湍河渡槽、澧河渡槽及跨青兰高速连接线渡槽关键技术难题。

参加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技术、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集成研究及应用及“973计划”强震区重大岩石地下工程地震灾变机理与抗震设计理论等多项国家科研课题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及设计奖3项,取得4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参编专著2部、行业标准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柯于义

柯于义

柯于义

毛文耀

毛文耀

毛文耀  1968年3月生,湖北武汉人。1990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资源规划及利用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参与和主持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规划、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汉江流域综合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作为主要科研人员还承担了多项“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取得过多项创新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先后曾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专著、合著3部,取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供水与灌溉工程规划、引调水工程规划设计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


徐学军

徐学军

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同年7月进入长江设计院规划处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2014年8月任长江设计公司水利规划院副院长,2016年5月起任长江设计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正处级)。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先后负责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澜沧江流域综合规划、雅鲁藏布江流域综合规划、九江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等规划项目;承担了长江下游、长江口张家港、常熟、太仓、南通、海门、启东等地区一系列岸线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作;负责了长江干流无为大堤、粑铺大堤等加固设计以及青弋江、水阳江、富水等长江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工程、常熟市畅流活水工程、皖南地区水利薄弱环节灾后重建等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巢湖水环境治理前期工作专题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课题8等重大科研工作。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出版著作3部,参编《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水工设计手册》等规程、规范、技术手册、标准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孔凡辉

孔凡辉

孔凡辉  1976年5月生,江西上犹人。1997年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010年获武汉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水利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长江委青年岗位能手,设计集团先进个人多次,设计集团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型水电站、大型水库、水资源配置、抽蓄电站和国际工程等项目相关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了旭龙水电站、郎采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缅甸密松水电站、其培水电站、道耶坎二级水电站、恩施云龙河水电站、房县三里坪水电站、新疆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攀枝花水资源配置、攀枝花平地抽蓄等数十项大中型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主持过高拱坝、面板堆石坝、沥青心墙坝、混凝土重力坝等多种坝型全阶段设计工作,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作为主研人员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复杂条件下特高土石坝建设与长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低环境影响度的泄洪消能技术研究” 等科研攻关项目。

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禹奖二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银奖、长江委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各1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编行业规范3部,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胡清义

胡清义

胡清义  1979年10月生,湖南宁乡人。200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委员。先后荣获四川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秀建设者、长江设计院青年创新英才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工专业设计研究和设计监理工作。参与和主持了乌江构皮滩施工详图设计、金沙江乌东德可研招标及施工图设计、缅甸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怒江洛河新荣预可行性研究、新疆玉龙喀什初步设计、杨房沟水电站EPC项目设计监理工作,目前正在主持新疆玉龙喀什施工详图、重庆向阳水库初步设计、西藏某大型电站可行性研究、卡拉水电站EPC项目设计监理等多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研究和设计监理工作。作为主研人员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对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特高坝抗震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与应急对策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坝枢纽运行初期风险调控与安全保障技术”和水利部“948”项目“泥石流自动监测与预警系统”等科研攻关项目。

先后获得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编规范3部,发表论文十多篇。

 

李蘅

李蘅

李蘅  1978年11月生,2003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FIDIC认证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和长江设计公司副总工程师,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专家。

工作以来参加了构皮滩、彭水、乌东德、旭龙、缅甸孟东、缅甸其培、汉江白河、长江口地区岸线整治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承担了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工作竖井设计,赞比亚卡夫拉夫塔供水工程、宁波慈江闸站总承包项目、云南晓街河水库、援斐济索莫索莫水电站等工程设计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施工和水工设计经验。参加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及高效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水北调工程应急抢险和快速修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和“长江上中游特大水利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技术研究”等项目中的部分专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荣获第二届水电英才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全国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参编行业标准3项、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


版权所有 bwin唯一官方网站必应 鄂ICP备05005575号-1